•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再谈马六甲困局 海军不振则四海皆困局

道德评论 admin 4年前 (2019-11-18) 683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再谈马六甲困局 海军不振则四海皆困局

2015-05-27 08:58:00
环球网
王鹏 分享 610参与

 

  中国破除美军威胁的根本在海权

  王鹏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中国属于传统陆权强国,因而在向南洋、西洋的拓展中,也应着力在大陆海岸线上寻找合适的港口(包括运河),并通过陆路将其与本土大后方联系起来,从而作为前进基地,为外拓舰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这一点在“有事”时尤为重要。

  近日,在媒体和朋友圈,两个热词正在刷屏,一是克拉运河,二是马六甲困局。热捧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辟谣者亦有之。甚至有的媒体同行不辞劳苦,硬是把“克拉骗局”的十年忽悠史给“扒”了出来。假定这些朋友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那么笔者不禁要进一步追问:究竟是什么缘故,导致这样一个“蹩脚的谎言”、“低级的骗局”能够盛行十年?而且查证中国知网(CNKI),以“克拉运河”及“马六甲困局”为主题可以找到近相关的百篇期刊论文,那是什么导致聪明的学者和媒体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受骗?正如世间必须首先有狼而后“狼来了”的谎言才有可能成功一样,在事件本身真假的背后,显然一定还存在着某种机制或者要素,为谣言的产生、传播和被大众采信充当“温床”。故而,本文不在于考证新闻真假,而拟从学理和政策角度对媒体事件后的战略背景与逻辑做一解读。

  论战中,“正方辩友”理由大抵有三:一、马六甲海峡通航力有限;二、马六甲平时不安全,为海盗和恐怖份子所困扰;三、马六甲“战时”更不安全,一旦台海或钓鱼岛“有事”,美军及其盟友新加坡将迅速封锁海峡,切断我石油供应和一切通过该海峡进行的海上贸易,逼我就范。“反方辩友”则对此一一驳斥:一、数据证明其通航力很大,“日近饱和”说子虚乌有;二、相对其他海域马六甲已经算安全的了;三、修建克拉运河无法破除美军对我马六甲航行安全的威胁。究竟谁更占理呢?


  “困局”本质:不在地缘而在海权――海军不振则天下四海处处皆困局

  按照“正方”逻辑,在战时当马六甲海峡遭到海上封锁时,我国能通过克拉运河输送能源、维系贸易,以破解美军的控制。

  其实,这是行不通的。看看地图一眼就能明白,波斯湾、印度洋遍布美海空军基地――从卡塔尔到霍尔木兹海峡、迪戈加西亚,再到新加坡。因此,只要美国海军继续保持对中国海军的绝对优势,那么中国的海上生命线就随时随处都有被其随意切断、封锁的危险。华盛顿若下定决心,何须等到马六甲才动手?此外,与克拉地峡近在咫尺的安达曼海峡、尼科巴群岛两处要地皆为印度控制并设有军事指挥中心。一旦中美“有事”,印度会袖手旁观吗?

  由此可见,所谓“马六甲困境”根本是一个误国误民的伪命题。

  但是,伪命题背后却有真忧患。问题的关键不在地,而在人。也就是说,不能被受制于所谓“地缘战略”的思维定式,把思路局限于如何“躲避”马六甲海峡――躲是躲不过的。“人”才是关键:只要中国海权不振,何止马六甲,天下四海处处皆“××困局”;反之,只有振兴中国海军,以及从更根本意义上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才能从根本上破除美军对我造成的“封锁困局”。那如何才能办到呢?

  一带一路:三路直下西南洋

  前文算政治、安全账,其核心逻辑是:只要中国海权不振则处处皆有困局,不在马六甲一处,故仅靠开凿一条克拉运河是无济于事的。接下来算经济账,其核心逻辑是:如果运河开凿能在经济上为我国带来好处(不仅是运河收费,更多的是缩短航程、提高效率,全面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经济上的收益就有可能为我海军的壮大提供更多资源,实现“以商(船)养战(舰)”;反过来,中国海权的提升又将为海运贸易提供坚实的后盾,从而实现良性互动,既避免走苏联穷兵黩武的老路,又不至于因纯粹发展经济而忽视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看,“一带一路”生逢其时。该倡议已经从最开始的外交事务升级为我国国家发展的大方略。以其下属的中巴走廊为例,它将打通西部出海口,为西部经济的外向转型提供契机。由其带动的中国总体国力的提升,将提供更多的资源以进一步强化海军和海权。在更大范围上,通过开发我国向南拓展的三条南北纵向大动脉,即南亚次大陆的“中巴走廊”和“中缅走廊”以及中南半岛上的“中-老-泰-马”走廊,将前沿要地(如瓜达尔、克拉等)与我内陆大后方紧密连接起来,从而为我远洋舰队提供有效后勤保障以支撑其巡航西洋(印度洋)、南洋。

  在和平时期,鉴于马六甲海峡及周边地区日趋猖獗的海盗恐怖活动,通过共同管理和保卫运河或周边港口,并以此为基础维持一只精悍的联合快速反应舰队,则不仅能有力地震慑海盗,保护我国商船,更能为过往各国舰只提供护航,从而真正履行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提供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以此在国际社会上吸引更多的支持与伙伴,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安全战略的良性互动。

  而在“有事”时,随着中国海陆军的进一步壮大,即便其在总体实力上较美仍有相当差距,但只要在地区安全对抗中能够对美第五、第七舰队构成足够威胁,就可以降低其封锁我海上通道的动机,动摇其单方面迅速升级冲突的决心,从而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前,老老实实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躲”不是办法,“跑”不解决问题,“强”才是唯一可行的大国之道。

  “陆权-海权大国竞争”视角下再看“克拉地峡”

  跳出当前辩论的话语圈,从更广阔的大历史角度来看,传统海权国家与传统陆权国家的海洋扩张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往往直接走“跳岛”战略,即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已经掌握的制海权,直接占据新的海岛并在岛上建立补给站和商港、军港,然后将补给线与战略线合为一体,编织出本国在该海域的势力网。而后者在向海洋强国转型的过程中,尤其在拓展其海权势力范围的时候,则必须扬长避短,走“海陆相连”的战略模式,即在新掌握的海外基地港口与本土之间建立陆路联系,通过铁路、公路等手段保障基地港口的安全与给养,支撑海军的军事活动。

  明确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相对于欧洲的岛国)和美国(相对于麦金德‘世界岛’的‘巨型洲际岛国’)在海权扩张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抢占关键岛屿的战略,如马耳他、卡塔尔、新加坡、香港、夏威夷、关岛等,而俄罗斯等传统陆权强国在扩张海权时却更看重大陆边缘的优良港口,如圣彼得堡、塞瓦斯托波尔、海参崴、旅顺等,并以铁路将其与本土中心区域相连。

  中国属于传统陆权强国,因而在向南洋、西洋的拓展中,也应着力在大陆海岸线上寻找合适的港口(包括运河),并通过陆路将其与本土大后方联系起来,从而作为前进基地,为外拓舰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这一点在“有事”时尤为重要。参考过去500年来世界所有超级大国的海军发展史,人们不难推测,随着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国家及航运利益的不断扩大,与美国战略对抗的加剧,以及海上反恐任务的加重,中国将无可避免更深地卷入西洋和南洋的安全事务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结前文,笔者对克拉地峡的观感是,第一,“马六甲困局”本身是伪命题,其实质不在“地缘”而在“海权”――只要中国海军不振,天下四海处处皆困局。第二,所以说单纯指望一条克拉运河就破解美军“天下布武”的困局是不现实的。第三,故此,不能单从政治、安全的角度做“宏大叙事”,而要先算经济账,即综合评估开凿运河的成本、收益与风险,判断是否经济上有利可图。即支持开凿运河的论者,不应该轻易(甚至不负责任地)以战略、安全等“高政治”宏大主题来为自己的主张背书,而应该放下身段,从经济角度实实在在地“算账”,用可靠的数据和专业的成本收益分析、风险评估来说服大众。第四,在确信经济上有利的前提下,再回头算政治账才是有意义的,即促进贸易、发展经济所带来的长远收益为我国海权的提升贡献更多资源,海权的发展反过来为经济进一步扩展提供安全保障。

  以上仅系笔者一点浅见,特此不揣冒昧,以求教于方家。(鸣谢:凤凰评论)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再谈马六甲困局 海军不振则四海皆困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