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道德评论 admin 5年前 (2019-11-18) 408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王能宪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0日 13 版)

  汉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创造,凝结着我们祖先非凡而卓越的智慧。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我理解,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字,二者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汉字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

  古老而神奇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日本学者西�定生认为“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些看法大体是符合实际的。以日本为例,从公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其后250年间,遣使不断。通过使节和来华的留学生、还学生、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本。天皇名称、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奈良、京都受大唐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两京的建筑多仿自唐代的长安城。

  作为“汉字文化圈”另外两个重要成员的朝鲜(韩国)和越南,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更深。这两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现存的韩国首尔故宫和越南顺化故宫,就都是北京故宫的翻版,由此便可见一斑。

  当然,“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日本有假名,朝鲜有吏读、乡札、口诀和谚文,越南有喃字。这种情况甚至也出现在中国本土,如历史上称之为“四夷”而今叫做少数民族的地区,就有“契丹”、“女真”、“西夏”等文字,都是利用汉字元素创制而成的。

  这里还需要对西�定生的观点有所补充,就是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也是形成“汉字文化圈”的重要因素和途径。如东南亚的某些地区,不仅远离中国大陆,也不属于中国的藩属国,而是近代中国由于落后挨打,民不聊生,东南沿海人民纷纷“下南洋”谋生,逐渐形成的移民型或侨民型“汉字文化圈”,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的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皆是方块汉字,在越南河内参观文庙,看到刻着汉字的进士题名碑,看到孔子塑像后方悬挂的与曲阜孔庙一模一样的康熙题写的“至圣先师”匾额,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难道不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有力佐证吗?!

  第二,汉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再如,力量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如果把这个象形字“力”与另一个象形字“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力着于田是为男”。由此推衍,“女之执帚是为�(简化字为‘妇’)”……这都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沿用至今,他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无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粉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据统计,现有1千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字。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在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文字。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而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用正体中文汉字(繁体字)。目前,海峡两岸正在协商编写繁简兼收、两岸适用的汉语字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方案。日本则采用新字体,在1850个当用汉字中,采纳了大量的简化字,同时也保留了相当多的繁体字,属于繁简杂陈并用。

  尽管朝鲜(韩国)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韩国于1991年和1994年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韩国政府还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日文中的当用汉字还有近两千个,且有增加的趋势。最有意思的要算越南。我在访问越南时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越南实行文字改革后,一些庙宇的匾额和楹联上的汉字被铲除,改用新的拼音文字,但这样一来老百姓以为神灵不灵了,再也没有人去烧香拜菩萨了,于是只得又重新改回来。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