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元亨利贞”出自乾卦卦辞是整部《周易》的开篇之语。,是《周易》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为《周易》的“灵魂”。读懂了“元亨利贞”才算真正走进了《周易》。
元:本义为“始”,指事物的开端、创始,强调初始阶段的机遇。元始,象征天地万物之本源。甲骨文元字字形像一个突出的头部,引申为“首要”或“头等重大”
亨:享通,沟通,通达顺利,指事物发展的过程无阻碍。,象征万物生长通达联系“亨”常被解读为“通达”或“顺利”。但甲骨文告诉我们,最早的“亨”其实是意味着祭祀。
利:意为“适宜”“有利”,强调行动需合乎时势与环境。象征利益适宜调和再说“利”。可甲骨文中的“利”却直接而明确:它由“禾”和“刀”组成,意思是用刀割庄稼,获得粮食。“利”就是利益,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利见大人”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和谐”,而是更贴近生活的“利益可得”。
贞:贞吉,正当 正道。正固之德,象征坚守原则(“智德”或“信德”)甲骨文中“贞”为“占问”,在甲骨文中,“贞”是占卜的专用字,几乎每片甲骨上都有它的身影。它的本义就是“占卜”或“卜问”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识事物。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