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评论 > 时政动态 >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还记得吗?那年冬夜,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01 世界怎么了
1999年,我还是名高二的学生,却收获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夜晚。那是千禧年的前夜,我和隔壁班的姑娘骑着单车,穿过还未繁华的街道,来到城市中央等待一场烟火。
那时的我,看着她满眼星光,等待烟花绽放,坚信未来光明而温暖。
20年后,我终于看到了未来世界的样子。
少时的朋友如今人到中年,却几乎无一例外的陷入窘迫与慌张。有人外贸做的风生水起却骤然停滞;有人门店开了十几个,也无奈转头挤入职场;有人去年毅然从国企辞职,如今与老婆在家做起了外卖凉面。
中产在挣扎,上层似乎也不好过。朋友说,老板当年为了孩子“爬藤”(入读美国常青藤大学)费尽心力,如今却在“灯塔国”进退维谷,左右两难。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美国8所常青藤大学
前日,朋友小聚,几人酩酊,红着脸问世界究竟怎么了,也不知问的是谁。而我则抬头看着黑沉沉的天,心里想着那个满眼星光的姑娘。
02 抬着导弹走
王小波说:
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
所以,80后的我永远对20年前那个开放进取的世界心怀眷恋。至于如今的苟且,单调乏味,似乎“内卷化”三个字就能解释一切,一页纸都凑不起来。
但在人生海海中苦渡,呛了水总要习惯性的问一句为什么,不甘心者还要吼一嗓子“怎么办”。其实,回望40年身世家国,在电光火石的瞬间,答案早已摆在眼前。
90年代,父亲随“下海”潮乘风破浪,开回来一辆桑塔纳。虽然最终结局凄凄,没让我品尝到富二代的无聊生活,但还是带来了极大的虚荣感。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90年代的桑塔纳
如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在家庭月均收入不过千的时代,一辆桑塔纳的售价能高达十几万。而到了1998年,这辆国民神车已经在神州大地卖了100万台了。
让我们将时光再倒退20年。1978年,美国通用董事长亲自带队,悄然来到北京。
当年的中国能造导弹,却造不了运导弹的车。钱学森曾和济南汽车厂厂长笑言:
老弟,车子再造不出来,只能咱俩抬着导弹走了。我抬前面,你抬后面。
虽然早在1960年,济南就造出了8吨“重卡”,却是数百工人叮叮当当用锤子敲出来的。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济南汽车厂第一辆黄河重卡
那时我们与西方的工业差距,可以用绝望来形容。
03 神车的前世今生
70年代末的世界,正酝酿着二战后最大的危机。苏联转守为攻,逼得深陷越战泥沼的美国左支右绌;中东纷乱不断,搅动石油飙涨;日本廉价工业品行销世界,让美国人成了抵制日货的祖师爷。全美汽车工会把日本车开到街上,砸一锤给一块钱。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美国国会议员砸日货
混乱的局面让1978年的北京饭店热闹非凡。中美建交在一号房谈判,隔壁的中粮和可口可乐正草拟协议,楼下则是通用的代表团。
如今高举“逆全球化”的美国,40年前是如此的渴望中国。
不过最终,却是德国人成了赢家。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1984年,大众与上汽签约
那几年,大众也被日本打的很惨,本想在韩国设厂降低成本,但中国的出现让他们干脆利落的回绝了朴正熙。
十几年后,通用与丰田总裁到访上海,看着满大街跑的桑塔纳,无不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大众的落地,为改革之初的中国竖起了引入外资的标杆。从此时起,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廉价劳力彻底对外开放,为我们换取了宝贵的技术资源。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还有着另一个隐秘的真相:西方发达世界,已经悄然开启了内卷化的进程。
04 内卷化与蛋糕
在“内卷化”林林总总的释义中,我最认可的是“社会认知的高度趋同”。
道理很简单,原本10个人,有的想吃蛋糕、有的想吃面包、有的想吃馒头。但突然有一天,所有人都想吃蛋糕了,蛋糕的数量却没有增加,内卷化就开始了。
70年代末,西方资本集体内卷,金融立国,制造业向人口红利地区转移,中国成了他们眼中的“蛋糕”。
这块“蛋糕”有多香呢?1984年,美国卖给了中国24架黑鹰直升机。4年后,NASA与长征火箭签了两枚卫星发射协议。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当年负责发射美国卫星的“长二捆”火箭
这种层次的技术交流,在如今脱钩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疯狂示好的背后,当然有着“联中抗苏”的政治意味,也有对中国广阔市场的垂涎,同时还隐含着西方对领先技术的自傲。
假如,当时苏联能再撑几年,西方资本再迷惘两年,中国的崛起也许不会如此坎坷。但苏联跪的痛快,另一边新的“蛋糕”也出现了,叫做互联网。
05 美好的90年代
看看如今千篇一律的社畜生活和充斥着“小哥哥”“小姐姐”的公共语境,你会发自内心的怀念90年代的美好。
那十年,美国在中国人心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狱。人们愤怒于南斯拉夫使馆的暴行,又着迷于施瓦辛格的胸肌和泰坦尼克的爱情。任正非欠了200万,两年翻身;史玉柱也能从全国首富到全国“首负”。下岗工人中,有人艰难求生,也有人南下深圳,成了巨富。高知分子里,有人商海功成,也有人迷失自我,荒废一生。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90年代引进的美国大片:真实的谎言
那十年,国学大师开学,气功大师发功,疯狂英语正疯,新东方正当红。无论哪路神仙,何方妖孽,全都生机勃勃。似乎每个人都没有边界,在无限的可能中不断外扩着生命的宽度,渴望成为世界的焦点。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李阳的疯狂英语
那十年,我们承接亚洲四小龙的制造业,建立了底层工业基础。我们改革国企,准备随时接入世界。我们疯狂的拥抱市场,培育了最初的商业秩序和人才。5000年的古老国度,用前所未有的开放精神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再次将自己打造成了令世界垂涎的“新蛋糕”。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90年代下海潮
终于,我们等来了入世的门票,和被如今自媒体演绎为“国运”的911。
诚然,911事件确实拓宽了我们的腾挪空间。但在我看来,911前布什一番“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的表态,只是常规的国家博弈。而克林顿最后一刻签署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才真正揭示了资本的选择。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911事件
另一边,日裔哈佛教授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中,堂而皇之的宣告西方体制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换言之,美国相信可以一边享受美味的“中国蛋糕”,一边坐等苏联故事的重演。
06 技术大停滞
其实,真正的“国运”在70年代末就已开始,是西方资本内卷化导致的技术停滞,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以航天工业为例。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升起时,阿姆斯特朗刚刚登月成功。直到40多年后,我们才将杨利伟送入太空。但自美国航天飞机项目失败后,投入随即停滞。另一边,绕过航天飞机大坑的中国,则用更低的成本将40年的差距缩小到10年左右。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东方红1号卫星
今年,马斯克的spaceX一度刷屏。但所谓的火箭回收技术,我们早在2011年就已立项,相信未来三五年会取得突破,差距进一步缩小。而美国航天的“国退民进”,也预示着资本再也不想造能登月的火星五号,只想要物美价廉的、商业化的spaceX。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马斯克与spaceX
航天事业的停滞只是一例。事实上,新能源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能源主体还是石油、煤炭,可控核聚变更是遥遥无期;依赖的动力系统依然是100多年前发明的内燃机;就连“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也没有突破图灵机的原理。至于那些全息互动、人工智能、永生技术、记忆共享、脑联网,40年前就在画饼,现在也依然只是个饼。
回望100年前的美国,注册汽车数超900万,燃油、基建、钢铁、橡胶飞速发展,冰箱、洗衣机走进千家万户。那时,中国刚刚从封建社会的沉屙中醒来,大部分人连电灯都没见过。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中美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停滞、内卷的世界里,谁才是未来?]()
1920年的芝加哥
100年后,如果刨除互联网,你会发现西方几乎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我们早已迎头赶上。其中既有中国人的勤劳与奋进,也有西方停滞不前的功劳。
至于互联网,其开放互联的本质决定了很难营造产业壁垒。所以即便比尔盖茨70年代就出道了,但如今,美国有亚马逊,我们也有阿里。
07 马车与复活节岛
方承志博士在他的雄文《技术大停滞》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人类动力史上,畜力系统占据了漫长的时间,但马车并没有一直改良。因为人们发现无限增加马的数量并不能使效率提高,反而增加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