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时政动态 admin 4年前 (2020-05-17) 35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

无根树花正孤

导言

书法是文字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特定产物,它里面所蕴含着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符号,更是代表着每一个人不同的心境,而在我们中国人的书法文化之中一直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这是和相由心生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里面,书法作品上佳的人,必定是文化才学上面超越普通人的存在,而遍观整个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堪称中国书法第一人的王羲之,为何那么出名却连真迹都没有传世?

晋朝以前书法形式的发展与转变

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

甲骨文

中国人的书法变化是跟随着中国人的历史不断发展的,在原始社会,我们的文明还是处于一个萌芽阶段,那个时候的我们也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方式来记叙生活之中发生的事情,到以后变成了后人传颂不息的历史。
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之中,书法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了,他在原始社会叫做结绳记事,而从黄帝大臣仓颉创造出来文字以后,整个社会都得到了一种飞跃式的发展,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提升人的潜力,让每一个朝代或者文明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蕴含文字

夏商周三代很难考察,那个时代的文字形式也是十分粗糙,大多数都是以甲骨文或者钟鼓文的形式流传,镌刻在甲骨和青铜器物身上,以达到永远不朽的地步。可从秦朝以后,中国人的汉字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奴隶创造的文字被广泛使用,一直延续了整个四百年大汉王朝。
晋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这里面的人才和风物都是不同以往的存在,排除男子喜欢榜样华美装饰之外,书法当属于晋朝文化发展之中的第一大特色,在这个光彩耀人的时代里面,如若把天下才华比作一石,我认为凭借王羲之的书法就独占了书法界的八斗,剩下两斗由天下人平分。

王羲之书法创造累积不可数却无一传世

汉朝隶书碑文

恒玄投江断绝了大部分书圣作品传世。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乱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面,无论是上至皇帝还是下至百姓,都是过着一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人人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书圣王羲之也不能例外,但他所在的家族却能够保住他的性命,让他能够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进行书法创作。
王羲之的一生还是比较漫长的,在他的一生当中也的确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里面不仅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其他作品若是流传到当代,那也是惊为天人的存在,可这些镌刻在纸张上面的灵秀之物却在恒玄的一次逃亡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若非有武功,岂敢藏神器:王羲之书法的绝迹是对国家实力的警告

魏晋行书作品王羲之画像唐太宗珍爱一生的兰亭序

当时的恒玄靠着父亲恒温的权势成为了整个南方的第二存在,因为他上面还有以为晋朝天子,可是他继承了父亲恒温的权势却没有继承父亲的权谋,整个朝政的崩坏使得他被迫南逃,而在逃跑过程之中当然是性命第一重要。他本人作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收集者,在这次逃跑过程之中将大部分的书法作品都丢进了长江里,据说有上万件作品,这使得王羲之许多真迹无法被后人看到,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个遗憾。

梁元帝的付之一炬让王羲之书法作品所剩无几

虽然说恒玄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投水损失了大部分,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南方权贵手中毕竟当时的王羲之每天都在创作,对千里而来求书的人也是一口答应,因为王羲之个人魅力十足,书法作品又是超然脱外,一时间让整个南方文化圈的人都成为了他的粉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布衣,都以收藏王羲之的作品为荣。
可是意外来的总是比惊喜快,南北朝著名皇帝梁武帝就是十分喜欢王羲之的作品,他将天下间散落的王羲之无论真假一概收集起来,然后请社会大家来辨别真伪,将其中真实可靠的作品以金玉装饰,并让自己皇宫之中的贵族子弟学习王羲之书法。
可是到了梁武帝之子梁元帝的时候却出了意外,可能是因为他们太过于热爱书法,竟然忘记了武功超然乃是保全国家的根本,而收集书法的前提也必须是国力强盛,不然再多的传世佳作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西魏的围城使得梁国灭亡,而这次亡国之乱中,梁元帝一把大火将差不多整个南朝关于王羲之的真迹都带入了烈火之中。

唐宋个别皇帝对于王羲之书法的偏爱让其荡然无存

南北朝被隋统一,而隋朝一如秦朝一样短命,仅仅二世而亡,他所开创的关于治理天下的文武制度皆被唐朝继承,成为了整个天下之主的唐太宗其实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用皇帝的权威与钱财广泛收集散落在天下各地的王羲之作品,其中包括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太宗对于《兰亭序》过于喜爱,只是让唐朝诸多书法家临摹了许多作品,然后把真迹藏起来,自己每天观摩临摹之作就已经满足,而到唐太宗去世的时候,他还下令让儿子李治将《兰亭序》陪葬,这样,天下第一行书就永远地进入了泥土之中。
到宋朝的时候,这个重文轻武的王朝对于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喜爱虽然没有达到唐太宗那样变态,可从每一位北宋皇帝精通书法上面来看就知道他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在上面,尤其是宋徽宗这位书法天子,说不定对在艺术创作上面的时间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对国家政治的担心。

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

从唐朝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作品不过数百件,这些真迹都被宋徽宗藏在皇宫之中,但他个人对于书法艺术的喜爱却犯下了梁武帝和梁元帝一样的错误,忘记了以武立国才是根本的教诲,轻盈漫舞的书法一如北宋的国运一样,纸糊的江山终究没能挡住新兴女真南下的脚步,一场靖康之乱让整个北宋都城化作废墟,而被北宋历代天子视作珍宝的王羲之书法也在女真人的铁骑之下被揉碎,当作玩物一般掠向北方,从此以后下至元明清三代,再无一人见过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可能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

最后的寄语

历史流年翻转,从东晋恒玄书法投水到梁元帝亡国藏书投火,从唐太宗国力强盛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兰亭序》等绝世珍品带入土中到宋徽宗一生珍爱书法艺术却失了天下告诉我们书法艺术创作的基本土壤都是一个太平咸惠发社会大环境,而决定书法艺术再次更新迭代与传之万世的是武力不衰的国家实力,若非有此上三者,任何巅峰阶段的书法作品与艺术瑰宝皆是转瞬即逝之物。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