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人类文明的终极选择是汉语

地球新村 admin 1年前 (2023-04-26) 45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咱们中国的汉字从起源算起的话有7000多年的历史,这个是一件很值得咱们骄傲的事情。不过就是一个这么让咱们自豪的文字,在100多年前差点就贵了。那么当时闭关锁国的清朝还是一个落后的古代国家,被一群早早跨入现代国家门槛的西方列强剥夺其父怀疑人生,于是国人就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们就落后了,怎么就落后了,这是咱们民族坚韧的一面,虽然被西方列强欺负了,但是总有人不放弃翻盘的希望,而想想要翻盘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但有个问题就是反思这个事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特别是在你输得特别惨的时候,在当时看来我们和西方的差距已经大到令人绝望的地步,那么到底有多绝望,这是1908年的纽约,而这也是同时期的北京。

没错就是这么绝望,所以当时有一种反思认为整个中华文明都已经有落后的倾向,而汉字也被包括在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中国就出现了汉字拉丁化的运动,这这个运动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改成什么样子,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著名学者钱学同写于1922年的注音字母,与现代国音译文交代了这种态度产生的缘起,1894年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就有一个问题发生,就是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事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得另置拼音文字,这个就是汉字拉丁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逻辑,汉字太难学导致中国文盲率太高,国家就落后,所以就要改成简单的拉丁文字,这个逻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阿丁文字只有20多个字母就可以搞定了,看起来确实很容易,中国的文盲率确实也很高,汉字一笔一划的学起来实在令人头疼,于是就有了汉字拉丁化运动,但是来回扑腾了几次后,最终还是幸运的失败了,为什么说幸运的失败了?

因为如果那次汉字拉丁化运动成功的话,就没有现在的汉字了,看起来与辅老旧的汉字太顽固,高校先进的字母也无法撼动。

后来真正实现中华文民族大规模脱盲的是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而且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拉丁文居然也在汉字系统里边派上了用场,新中国研究出了应用拉丁文的汉语水平,简体字加汉语拼音成了脱盲大杀器,新中国成立仅用了15年,全国15岁以上的文盲率就从80%下降到了52%,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文盲率已经下降到了6.7%,那么在汉字的帮助下,中国拥有了数亿脱盲的劳动人口为介入现代工业系统做了充分必要的准备。

虽然后来汉字拉丁化运动的潮流时有反复,但是总体来说扛过了清末明初生死存亡,汉字总算是逃过灭顶之灾活了下来,并且在世界上和字母文字坐在了同一张桌子前,那么当今世界汉字遗文、东巴、文格巴文、水文等文字都被归为表意文字,其他大部分文字为表音文字,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世界会呈现表音文字和表音文字长期共存的局面,汉语和英语则是这两类语言系统的代表,那么问题来了汉语和英语哪种语言更加优秀,那么一般我们讨论这类问题会得到一个和稀泥的答案,就是两种语言各有优缺点,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和稀泥式的答案,肯定有一个强弱之分,不可能那么凑巧,刚好就55开,肯定是46开或者64开37开或者73开,总要分一个强弱的,那么非要分一个强弱有意义吗?

有,因为资源总会向强者倾斜,优势会随着时间积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马太效应,就是强者通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的话,整个文明最终只保留一个语言系统才是最合理的,那么哪种语言最适合来主宰这个世界,纸面上比较起来好像各有千秋,也不容易量化分析出详细打分,那么怎么比其实哪个语言更强,并不是看谁的纸面优势多,而是看谁的优势更关键。

那么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最关键的指标是什么?精确、优美、逻辑都都不是人类文明在爆发式的发展,而语言是整个文明的载体,语言想要承载不停扩张的文明,什么意思?文明的发展总会创造出很多新事物,这些新事物需要语言去表现。

现拉丁文起源于3000多年前英语形成于公元7世纪左右,而汉字起源于7000多年前几千年前的语言文字系统要承载当下和未来爆炸式的文学发展,说压力大不大,对于语言来说精不精确,优不优美都不是需要首要考虑的标准,你首先得把东西描绘出来,然后才能谈其他的,别等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你突然发现没词了,这个才是最要命的。

所以说评价语言强弱的最关键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扩展性,那么这些古老的语言都是怎么面对现在的信息爆炸,我们知道英文的基本单位是单词,所以英语的办法是造型。

你如果出一个新东西,我立马造出一个新词来与之对应,所以说我们看到的英语词汇量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充,至少现在每年以850个左右的新词速度在增加,那么莎士比亚时代英语的总的词汇量是14万左右,现在的英语就如果将各个学科的术语和俚语方言加在一块的话,总词汇量已经超过了200万个,目前最长的单词是有45个字母组成的,你们来体会一下,随着现代文明的爆发式发展,英语单词数量几乎说是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加,那么这样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局面,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是1.5万到2万左右,在他那个时代他的词汇量占到了整个英语词汇量的10%以上,毫无疑问是大文豪了,但是同样的词汇量放到现在的英语体系来看,只占整个英语词汇量的不到1%,那么现在英国人的词汇量平均能达到4万左右,莎士比亚如果放在现在的话,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人的一半,就是半个文盲的水平,所以说英语系统虽然可以不断的通过造新词来应对文明的发展,但是新词越来越多本来就是一个问题,人的脑子是有限的,只要人类文明还局限于人物种,还受到人在生物属性的限制,那么英语的这种发展方式它本身瓶颈就是巨大的,这就导致了一个什么情况,导致现在大多数的英语单词英国人他自己都不认识,那么这么大的词汇量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记下来,刚才说了普通英国人的词汇量是4万左右,大概是英语总体词汇量的2%左右,当然这些都是常用的词汇,日常生活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英国人的文化水平也就只能日常生活了。

你要跟他们聊一聊细分的专业科技前沿星辰大海的话题,他就不一定能听得懂了,如果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大量普通人的平均知识文化水平再提升一个台阶,而靠这些使用字母语言的群体是很难做到的。

而在这些文明体系里边,现在跨科学的交流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不同学科的思想很难直接发生碰撞,因为根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交流之前首先得把各个学科的词汇先背一遍,比如说动物学家a像物理学家b谈起一个有趣的事物,然后b就会一脸茫然,这个很正常,你不深入研究这个学科,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这么复杂的动物名词,双方很难交流,那么汉语能不能从容的应对这种文明爆发?

首先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字可以自由组合成词,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对应英语体系里边的单词,那么应对文明大爆炸,汉语体系不需要造新字,只需要拿原来的字进行排列组合,就可以造成一个新的词,所以说虽然汉字数量也在不停的增长,但是增长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英语的词汇量,从先秦到11世纪文字数量是4000多个,到了三国时期达到了18,000余个,而到北宋达到了3万个,那么到现在汉字的总数也不过8万多,从商朝到现在使用最频繁的核心汉字其实不超过300个,学会这300个字你日常生活就没有问题了,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则是3500个汉字,这些汉字能够覆盖现代主流文本的99.4%的篇幅,也就是说你学会3500个常用字就可以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遨游了,那么3500个汉字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3500个字仅仅两两匹配来组词的话,可以组成1,000万以上的词语,那么如果出现3个字组词4个字以上的词的话,排列组合可以达到千亿之巨。

比如说上文提到复杂无比的动物名词,那么这种动物到底是什么?翻译成汉语就是水萌,但凡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看到字面意思大概能猜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所以说在汉语体系下的学者即便分数不同学科也可以愉快的进行无障碍交流,可以说汉语的扩展能力是非常变态的,汉语本身就是星辰大海变态的扩展能力,加上占用较少的大脑资源,语言不用去背几万的单词,使得汉语在应对新事物的发展方面手到擒来。

19世纪的日本就是最先利用这种汉字组合来对西方的新兴事物进行了描述,比如说市场折哲学、服务、心理学等等,汉语外来词词典里面就输入了800多个来自日本的外来词,这些词创造于日本从古代国家迈向现代国家,大量接触西方事物的过渡时期,我们发现苗描述这些本来没有在西方世界里面出现的事物,根本不需要去创造新的汉字,你只需要重新排列组合一下现有的汉字就可以了。

这里面甚至有很多词语是来自中国的古汉语,连重新排列组合都不需要,只是被日本人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而已。

就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精英们还在怀疑汉语的前途的时候,日本人早已率先体会了汉语的美妙与强大,所以说在扩扩展性的对比上,汉语对英语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这本来就足以决定人类与统一语言的选择,但是汉语的优势还远不止如此,除了扩展性汉语的第二大优势就是思维速度快,我们知道普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4声,总共可以组成2900个声音,而英语和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20个辅音,所以说英语的一个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因为汉语的读音丰富,可以只需要发一次音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英语因为读音的缺乏需要重复发几次音才能够描述的清楚,所以说汉字只需要设计成单音节文字就可以搞定机器简练而表达同一个相同意思的英文单词就需要包含好几个音。

节用汉字思考问题,思维速度极快,一个汉字读出来仅仅是一个音节,而这个汉字本身也就包括了完整的含义,甚至不用读就可以看出来。那么用季羡林老先生说过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句话,用英语语表达经常需要1分钟,但是用汉字的话只需要5秒,所以说用汉语交流沟通效率更高,更利于人类生活中的相互协作。汉语的第三大优势就是传承稳定,汉语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意义从古到今一脉相承,使得普通中国人稍加学习,就可以理解古文,博古通今,于是文明就不容易出现断层,文明的成果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积累。

而今天的普通英国人面对古英语只能一筹莫展,正是这些压倒性的优势使得汉语具备了强大的韧性,在其背后文明几乎坍塌的黑暗时代依旧能够坚持下来,那么汉语为什么具备这些优势?

汉子曾经被很多外国人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象形文字,汉语也一度被称为婴儿语言,意思是汉语非常的原始简单,缺乏内涵,文字系统是婴儿水平象形字确实很原始,单纯的靠象形去描述事物,就和靠画画来描述事物差不多,结果大多数的原始表音文字都逐渐进化成了表音文字,拉丁文的源头就是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抽象的字母进行排列组合,才能提供足够多的词汇来描绘事物。所以说拼音文字相对于单纯的表意文字来说确实是比较先进的,也确实对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做出过非常杰出的贡献,而我们习惯把汉字归为表意文字这一类。

这样看来说汉语是婴儿语言,在逻辑上似乎是对的,然而这个整体逻辑在源头上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实际上汉字根本就不是单纯的表意文字,汉字体系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形声字它有两个字或者两个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者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形声字是汉字里边最重要的造字方式,大部分分的汉字既表意又表音,我们看到一个汉字可以通过形旁的形态来推测它的意义,又可以通过身旁来推测它的读音,比如说抓奇闻、财富,所以说一个汉字里边可以承载三类信息,一维的声音,二维的形态以及形态推测出来的意义,但是一个字母单词就只能承载一位信息声音,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意义是靠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联系起来的。

因此汉语是三维语言,每个汉字体现出来的信息都是立体的,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语言,只不过是一维语言,每个单词都只能反映单调的线性信息,所以说汉语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拼音语文领先其他拼音语言两个维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英语需要通过增加词汇这种呆板的方式来应对文明发展,而汉语只需要稍作调整,就足以承载文明的爆发,只要只要我们稍作了解,你就会发现汉语根本就不是什么婴儿语言,而是历经7000年进化出来的人类语言的最高形态。

以前我们为了学好英语,往往建议去习惯英语思维,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是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来说,汉语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是一个巨大的倒退,可以这么说汉字没有被稀里糊涂的丢进垃圾桶,既是中华文明之行,亦是人类文明之行,人类文明想要再进一步就需要大幅度提升全人类的平均文化水平,需要更广泛的跨界深度协作,同时迎接更加剧烈的文明爆发,只有汉语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所以把文明汉语化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遗憾的是语言本身的优秀程度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人类文明的走势,字母垃圾们也不会承认自己的落后与低效,我们只能靠中华文明自身的复苏和发展,一步一步夺回那些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过这一天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因为今天中华文明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不再需要面对百年前那种风雨飘摇的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事业将有机会领教汉字的真正实力。

汉字曾有的缺点

复杂且难写

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汉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进化, 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书写方式。

诺贝尔奖得主罗素曾经指出汉字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之一就是过于复杂,难以进行辨认和书写。

汉字的组成结构具有形、音、义三方面的含义。

因此,学习使用汉字需要掌握大量的笔画和结构,这对于来自汉字非母语的人来说尤其困难。

同时,由于汉字的形态多样,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的存在也增加了难度,使得汉字书写的规范化也比其他文字系统更为困难。

汉字有缺点?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这三大缺陷

不同书法表达下的汉字

比如,例如“長”字,在中文中指长的意思,包含了多个笔画,其中一个字头“长”就有4个笔画,对于那些不懂中文的老外,扭扭曲曲的字体书写起来也是极为困难的。

而在英文当中,只需要四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就能够表示,且书写简便容易发音。

再比如,“體”字,意思是身体,它由21笔组成,而其中的“骨”字部分就有9个笔画,需要掌握很高的书写技巧才能写出规范的字体。

汉字有缺点?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这三大缺陷

体字的解释

很多人可能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一团不知所云的黑墨,对于这些复杂字体,书写起来自然就更加麻烦了。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举繁体字的例子呢?如今的简体中文不是十分简洁吗?

 

表达受限且抽象

由于汉字表达的受限性,难以用简明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意义,而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往往需要多个字组合或借助上下文才能完整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love”这一个词来表达各种爱的情感,但在汉语中需要用多个不同的词汇才能表达出”爱”这一概念的不同含义。

汉字有缺点?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这三大缺陷

爱的表达

更加具体来说,母爱、父爱、爱情就是其中的细分种类,而对于英文,往往是用一个单词总结。

再者,还有抽象的爱,比如博爱等等,细分得太过繁琐,导致表达受限

此外,汉字本身就是繁琐且复杂的,写作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限制思想表达的流畅性和广度。

从小学语文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能够代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意思或概念,而这些意思或概念常常是通过对现实事物或抽象概念的提取和概括而来,具有较高的抽象程度

汉字”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字,在汉语中,”道”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道路或路径,还可以表示更加抽象的思想或概念,如”道德”、”道理”等。

汉字有缺点?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这三大缺陷

道的解释

这些概念都是相对抽象的,需要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和理解。

最后,汉字的结构也有抽象性,”道”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的部分是”首”,下面的部分是”辶”。

“首”代表着头部或领袖,”辶”则代表着行走或移动,这样的组合结构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汉字,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来理解其含义

各方面的抽象性使得人们在表达某个事物的概念之时,往往让人难以理解,这一点在某些论文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不同方言和语音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不同的方言和语音环境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方言的表达

首先,方言之间往往存在着发音和读音的差异。

比如,在南方方言中,”蚊”和”文”这两个字的读音很相近,而在北方一些方言中则有很大的区别。

这样的差异容易导致在不同的场景下,汉字读音的混乱,影响人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虽然现代技术已经能够通过语音合成和转换等方式,将文字信息转化为针对不同方言和语音的语音输出。

比如,微软的语音生成器可以生成自然发音的语音用于应用和服务,但是在派生性的方言中,仍有些汉字音读无法转化为标准普通话或国际音标,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仍然存在。

中国各地的方言差异都很大,南北有别,各个省份、各个市,甚至是不同区县和村又有差别,很难完美利用语音生成。

综上所述,汉字在不同方言和语音环境下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也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方言和语音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字。

你说什么话?

 

汉字的魅力

事实上,罗素对于汉字的认知已经落后了,从他所提出的这几方面来看,确实是以前咱们的汉字存在的缺陷,但是如今并不明显。

就拿复杂难书写来说,中国大陆已经普及了简体字,方便书写且流畅,充满了简便的魅力。

汉字有缺点?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这三大缺陷

汉字的有繁化简

如今,全国都在普及普通话,不同地方的发音和方言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普通话来解决。

虽说很多地方或多或少带有一点口音,至少说普通话都能听得懂。

绝大部分的影视作品使用的都是普通话

当然,汉字的抽象性确实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当中,除非汉字被替代,否则将一直存在。

但我们反过来思考,这不正是汉字所存在的魅力吗?

我们古人讲究的就是一种抽象的美,从而衍生出了含蓄的表达方式。

古代人将“挽柳”与“挽留”同音,摘下一根柳树枝挽在手臂,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充满了诗情画意。

汉字有缺点?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这三大缺陷

折柳送别是中文独有的浪漫

在书法当中,“草书”就是一种非常具有个性化和抽象化的书写风格,它强调笔画的变化和速度,将汉字的外形呈现出非常自由、生动的状态。

再比如近代的文学大家鲁迅,常常用他物暗指本物,读之抽象,却又犹如一把利刃,直插敌人心脏。

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需要一定文化底蕴的,如果只是了解一些皮毛就说汉字抽象,那不妨多读读书,再下定论。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人类文明的终极选择是汉语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