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天下观,民本观,求事观,贵和观,长史观。

未分类 admin 11个月前 (06-04) 225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同一个民族免不了会扯皮。区别就是中国是把不同的民族最后扯成一家人,而西方是把一家人扯成不同的民族

中国崇尚战略思想,强调取胜,以攻心为上避免直接交战。代表这一传统的人物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用中国围棋和国际象棋这两种中西方典型的奇异博弈思维来形象的说明的。围棋有战略包围的意思是打持久战,两位棋手轮流在棋盘任何一个点上落子占据有利地位,同时设法包围吃掉对方的子,每落下一次对弈,双方的实力对比就略有嚣张。当势均力敌时,一方往往只能占有微弱的优势。对于外行人从棋盘上并不能一眼看出哪一方是赢家,而国际象棋是讲求速战决胜的,也就是非胜即败。下国际象棋所有棋子都在棋盘上,双方的实力一目了然。而下围棋棋手不仅要计算棋盘上的子,还要考虑对手的后事,所以说下国际象棋的目标是吃掉对方的子,而围棋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势,这便是不以一时的胜败论英雄的中国式思维。

古代中国一直在世界前列,直到1820年中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大于30%,超过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但是中国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民众安于丰衣足食的生活,中国历来对别人家的东西没有冒犯之心,中国人信奉获得天下人心,信奉世界潮流,信奉自然而然,所以中国人对于用武力占有别人的东西不感兴趣

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坚船利炮的攻打下,清政府签下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此例一开一发不可收拾。由此强盛的中国封建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后中国人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这本书的第二个方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节点。这部分中由于基辛格与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亲密的外交往来,很多细节都是难得的一手资料。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运筹帷幄,化解了几次重大外交危机,不论是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中印边境冲突、中苏、乌苏里江边境冲突以及中越边境之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中国领导人善于谋略,虚实结合,突然袭击,展开有限军事打击,赋予后续政治层面的措施,迫使对方冷静下来,反制对方对中国领土的觊觎。

基辛格大力赞赏中国领导人这种化解外交危机,提高国际地位的外交策略。

在基辛格的文字下,毛泽东是集传统和全球视角于一身的形象,他具有雄韬伟略,并且博古通今。基辛格评价毛泽东是从奥林匹亚山俯视谈话对象,好像对面是正在考试的研究生,考察他们的哲学见解是否恰当,

基辛格评价周总理,周恩来是我在60年的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他个子不高,风度翩翩,目光炯炯,表情丰富,他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压倒谈判对手,能凭直觉猜到对方的心理活动

基辛格认为中国成为今日的经济大国,应该归功于邓小平,是他让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的军事家,还是一名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家,他在历次出访中不厌其烦地强调中国还比较落后,希望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那里学到技术和专门知识,这与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与外国人打交道起来,表现出来的傲慢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第一个对外国人提出需要外国东西的中国领导人
评价周恩来是谈话轻松优雅,充满儒家圣人般的智慧。评价邓小平说他会打断讨论,直奔主题,是离题寒暄为浪费时间

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独特文明意识形态,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中华民族民族性格中的内核。第二个方面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讲起,解读共产党执政下的中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历史事件。第三个方面展望中美关系,其中包含中美观点分歧、战略机遇和太平洋共同体等等。

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方面,一开篇基辛格就抛出了几个重要结论,首先他认为中华文化几乎没有起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基辛格提出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出现的,3000多年前商代创立的书写文字体系至今仍有10多亿人在使用。

今天的中国人依然可以看懂孔子时代的碑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往上追溯一直有内容,永远追不到尽头。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战乱频发,中央政权每次垮台都会重新被建立,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个志在一统的人物出现,基本沿袭皇帝的做法,再一次统一中国。而每次改朝换代之后,新朝代都会沿袭前朝的治国方法。中华文明的精髓虽历经考验,但始终得以延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剿灭诸侯,实现了大一统,之后虽然分裂与统一循环往复,但中国大一统帝国的理想始终得以维系

他对中华文化特点的第二个观点是他认为中国没有对外扩张抢掠的野心。郑和下西洋早于欧洲的探险时代,而那时中国舰队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也远超世界水平。然而郑和每到一处,除了举行庄重的仪式宣誓,当朝皇帝的德威和厚赠当地的君主之外,并没有开疆扩土的打算,没有为中国攫取领土或资源。直到1422年郑和的航海活动突然结束,中国自愿放弃航海事业,而此时西方对航海兴趣正浓,这也正是这本书原文当中这样写道,中国古代圣贤认为世界永远不可被征服,明军只能吸气,顺应世界潮流,我认为基辛格对中华文化的这个认识实在太重要了,他确实抓住了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世界永远不可被征服,明君只能希冀顺应世界潮流,其实我们认真的分析当代中国的外交理念、治国理念,还有处理世界关系的基本理念,都可以看到这种文化特征。
我们近代史上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我们为人类描述的未来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没有打过一次仗,至少从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以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没有中国的这种特征。500年以来的大国崛起都是靠战争捎带着是抢劫、屠杀、掠夺,美国的特征最为典型,他建国245年只有16年没有打仗,要论抢劫事件。郑和下西洋的14 12年,我们的航海技术和舰队是世界第一,那个时候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我们要是想抢劫世界,我们早就把世界抢劫空了,等到西方来抢劫就没东西抢劫了,可是我们没有抢劫。等到我们的大航海结束的时候,西方才开始大航海,西方的大航海就是为了抢劫

基辛格在文中进一步的论述说,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建立以来,传承的思想文化内核不是要征服全世界,而是要向全世界传播天朝上国的价值观,而是陶渊明式的桃花源记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按照基辛格的说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疆界与其说是政治和领土的分界线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天下观,民本观,求事观,贵和观,长史观。
喜欢 (0)